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人成就大业,过程无非是升级认知,再付诸行动,反复尝试,任何事的底层逻辑都是如此。但是如果认知远高于行动能力,人就会陷入一种焦虑,眼高手低是很危险的。
知难行易?知易行难?
清代著名才子彭端淑所著的《白鹤堂文集》中的《为学》这样说道:
天下事有难易乎?为之,则难者亦易矣;不为,则易者亦难矣! 天下事既无难易,关键在为,又何来孰难孰易之争呢
到底什么难?什么易?对于个人来说往往是一种主观感受。对于你而言很难的事,也许对别人来说很容易。你办不到的事不代表别人就办得到,你能轻松解决的事,也许是别人一辈子都办不到的事。
况且,知道的难易和行动的难易常常会有偏颇,有时知难而上却能发现事情做起来没想象的难,更是有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困难的事。
用主观的难易去评判事物着实不靠谱,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前提上,知行合一。
知行合一
听过很多道理,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
为什么会有上面一句话的现象?
我觉得不应该用“知不知道”来评判自己,而是要用“结果是否做到”作为一个评判标准。因为要检验你是否真的知悉一个概念是很难的,但检验一件事情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很容易。
你知道的事常常不是你以为的那样,很可能你的理解是有偏颇的。有句话:
“如果你知道了,为什么你想要得到的东西却不在你的口袋里?”
我认同这句话说的,用结果来检验认知的方法,我们应当多尝试,多复盘,用结果验证你的“知”。
王守仁的观点
明朝思想家王守仁认为: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,是密不可分的。知是指内心的觉知,对事物的认识,行是指人的实际行为。它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,主要是关于认知实践方面的。
知是行的主意,行是知的功夫;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。 只说一个知,已自有行在;只说一个行,已自有知在
知中有行,行中有知。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,不能分为“两截”。“知行原是两个字,说一个工夫”。
知必然要表现为行,不行不能算真知。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,如果不去行动,不能算是真知。王守仁认为:良知,无不行,而自觉的行,也就是知。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。
狭义的知与行
知与行就像缠绕出麻花辫的两股头发,两股头发都能影响整体的方向,互相牵引、互相拉扯,在编辫子的同时,两股小辫的位置交替变化,有时候“知”在前,有时候“行”在前。
广义的知与行
知中有行、行中有知;知和行不是简单的两条线,而应当是有多种知与多种行,每一种都构成了单独的行进线,在前进的方向上互相碰撞、互相影响。其实也像上面那个辫子的例子,知与行是两个大的辫子,但各自有是有无数小的头发丝,更多小的知与行构成的。
一个人通过实行实践来不断地扩展自己的认知边界。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,诸如经济、法律、人文社科、历史、计算机、生物学、心理学;练习不同门类的技巧诸如厨艺、歌舞、运动、健身、手工、软件、乐器;了解不同行业的模式,诸如农业、工业、医疗、畜牧养殖业等等。
每一种新的知与行就像一根电线,更多的电线汇聚在一起构成了更粗的电缆,随着知行的数量越来越多,边界广度越来越宽,整根电缆的横截面越来越大,电阻越来越小,电流速度也越来越快。
哈维·艾克的故事
看到网友分享了《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》这本书,推荐的理由大致是围绕思维转变、认知升级相关,与《富爸爸穷爸爸》《小狗钱钱》《巴菲特给儿女的一生忠告》这些财商启蒙类的书籍有诸多共同之处。
作者哈维·艾克在多伦多长大,从小家境窘困,十三岁开始打工,曾经送报、卖冰激凌、摆摊子卖货物,还到海上兜售防晒油。他在约克大学读了一年书之后,决定全心追求他的致富梦想。他辗转在美国几个城市里找工作,甚至自己当老板,创业十几次却都无法成功。
哈维没有被多年的挫败打垮,又开了一家贩售体育用品的公司,在两年半里快速成长,开设了十家分店,然后把这项事业卖给一家名列《财星》五百大的企业。他赚了一笔大钱。然而,由于错误投资和大肆挥霍,不到两年就把钱用光了,艾克又回到了起点。
哈维回顾自己的成长背景和金钱观,分析各种与致富有关的内在思维。他认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张“金钱蓝图”,假如不修改这张蓝图,那么就算赚了大钱,这笔钱也不会留在身边太久。带着这样的信念,他彻底修改了自己的金钱蓝图,最后成为了超级大富翁,并且越来越有钱。
网友分享的观点
网友尝试将穷人与富人思维方式进行一个对比,穷人看起来总是胆小怕事、好吃懒做、不爱学习;而富人却拥有无数的优点,执行力强、做事情有计划有谋略、善于转危为机、并且热爱学习等等。
穷人 | 富人 |
知易行难 | 知难行易 |
逃避危机 | 转危为机 |
怨天尤人 | 自助者天助之 |
看重金钱远胜时间 | 看重时间远胜金钱 |
逆来顺受 | 逆天改命 |
犹豫不决怕麻烦 | 多谋善断能折腾 |
蛮力做事、吃力不讨好 | 头脑做事、四两拨千斤 |
做事凭感觉、看心情、有头无尾 | 做事有计划、懂谋略、善始善终。 |
急于求成、重视眼前利益 | 稳扎稳打、重视长期利益 |
不爱学习、不更新头脑、不升级认知 | 求知若渴、不断用新知识、新理念武装头脑 |
因与果
我觉得这里总结的内容很有意思,两种不同群体的人,他们的思维和习惯都完全不一致,而透过现象看本质:其实穷人和富人之间由于生活条件、行为习惯等诸多因素,导致两者认知水平必然会有差异。
然而,人的行为模式,思考习惯完全受益于所处的环境、以及所接触到的人和事,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。
在物理学中的理想环境下,我们往往会假设一个无干扰的理想环境,然后再进行推理测算。而现实生活中,由于人性与事物的复杂性,不同的客观因素不断地进行互相影响,反馈调节。
人是具有主观能动、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的。
原书作者哈维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,他经历了从贫穷到富有的过程。
成功的过程可以模仿,但不可以复制,成功只是偶发事件,失败才是人生的常态。
而让哈维有了今天的成就,真正让他成功的原因,因该是始终坚持知行合一地做好两件事:
- 勇于尝试 (行动)
- 事后复盘 (认知)
所以怎么说呢?干就完了,千万不可胡思乱想,给自己设限挖坑。